2022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再升级

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更专注于通过智能化的生产创造价值,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切换至高效的高科技生产模式,全面提升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企业推进智能制造,需要整合合作伙伴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的痛点,相互补足产业链短板,才能真正实现强链补链。”

在工业4.0大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智改数转和产业变革已成为共识。近年来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长三角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多,合作潜力大。如何整合长三角在智能制造产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价值,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探索的重点。

对于企业合作而言,解决制造和管理流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难题是智改数转第一步。提升智能装备占比,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是智能化改造的首要任务。比如”利用工业机器人,实现流程自动化和定制化生产,后续再通过高效率的机器视觉检测、定制化的智能制造整体规划解决方案等服务,企业数字化、智能化项目的实施还能在制造生产工艺上获取更多附加值“。

另一方面,生产制造型企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从设计、生产、物流和服务等各环节的数据互联,实现数字化转型,也值得深思。对制造型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基于实时数据的分析,优化生产资源配置,加速企业各环节流转,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以实现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的转移,以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智改和数转双管齐下才能提升传统制造产业的全链价值。”

企业的转型升级更需要专注于通过智能化的生产创造价值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切换至高效的高科技生产模式全面提升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犀浦智能利用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与精细高效的制度、流程和体系,增强产品与服务在产业链环节中的优势地位。

德国快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与其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及双元制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德国工业界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密不可分。即使如此,面对工业4.0,德国工业界依然表示人才短缺是实现工业4.0的最大挑战。而我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智能制造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无论从“量”还是“质”均有较大缺口,尤其是智能制造系统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变得更为迫切。

为了打造工业4.0/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国际著名第三方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推出工业4.0应用工程师/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并由来自德国、加拿大、挪威和中国的院士以及国内外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为该体系及课程开发提供指导和支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CMES)2019年已与德国莱茵TÜV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中国智能制造工程师与德国工业4.0工程师实现资格互认。

同济大学工业4.0学习工厂在工业4.0关键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积累和创新性应用成果,已成为德国莱茵TÜV工业4.0实验室中国中心,是莱茵TÜV工业4.0应用工程师/职业技能培训与认证在中国的执行机构。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决策支持水平,更能推动企业制造模式的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